电气与信息学院(原名信息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8月,为突出电气信息类专业特色,2017年7月,由信息技术学院更名为电气与信息学院。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5个本科专业,1个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部和2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具有电子通信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农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有教职工97人,专兼职教师75名,客座教授2名、教授10名、副教授25名、讲师34名,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7人、兼职硕士生导师5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21名,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达到100%。学院有国家级“农业电气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互联网+’现代农业新工科创新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新工科项目,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大庆油田电力集团供电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现代化大农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农业电气化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2年,学院被授予黑龙江省首批“教学管理质量奖”;2013年,学院获省级“高校师德先进集体”;2014年,学院获省级“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校企协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一核四驱”促双创学风建设工程,强化学生成才导向,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双创竞赛中累计获得累计获得集体奖项315余项,累计个人奖励827人次。目前已在北京尚观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信大庆分公司、大庆电力集团、农垦通信公司、大庆思特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24个相对稳定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现有在校学生1800余人。近几年,为社会输送了7500多名人才,就业率均在90%以上。
学院秉承“以服务龙江全面振兴和国家现代化大农业为使命”的发展理念,围绕服务“互联网+现代农业”这一学科特色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学院逐步形成了三个学科团队,围绕虚拟农业技术、畜禽行为分析与健康养殖、农业大数据处理、农机智能化装备、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农业物联网等多个方面开展科学研究。自“十二五”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1项(大规模优质水稻生产全程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省部级课题13项,厅局级科研课题74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120余篇;学院先后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获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50余项;出版专著15部。
学院注重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学院先后和黑龙江农垦、依安县、讷河、富锦市等地农技推广部门签订科研服务项目30余项。由于学院在服务垦区水稻浸种催芽、水稻生长环境检测等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2011年荣获“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称号。“依安县绿色有机食品物联网管理服务平台”项目历经五年的建设,实现了依安县全境内农田环境检测的全覆盖。达到了环境可测、生产可控、质量可塑的开发目标。
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形势,电气与信息学院将继续发扬八一农大的优良传统,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学科优势,醇化学术氛围,增强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凝练“互联网+”现代农业信息化服务的人才培养特色,打造技术应用和服务平台,为现代化大农业培养合格人才,培育优质科技成果。
接下来的几期推送,将为有志报考信息学院的莘莘学子介绍学院的“家”文化。信息吾家,共展芳华。
(编辑/黄鑫茹 责编/孙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