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校友就业有话说①丨在毕业前想清楚的四件事儿

时间:2021-07-14作者:责任编辑:终审:付泽春文章来源: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学院浏览:158

    为了帮助广大应届毕业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调整大家的就业期望值和就业观念,今天起将进行“校友就业有话说”系列推送,我们每期都会邀请到优秀毕业校友向在校同学分享求职经历及就业之后的体验,以便更好的帮助大家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就业能力,为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各位学弟学妹们好:

我是电气与信息学院2017届的毕业生王大可,未曾想过时隔3年,今天能够以这样的一种形式和大家进行交流。

受母院的的委托,在这里和大家简单聊一下毕业就业的事儿。毕业这3年,比各位学弟学妹们可能就多了一些我自己所见所闻的“经验”。在这里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和大家讲清楚这几件事儿:

1、东北家长沉迷的“稳定”工作为何如此有魅力?

2、很多单位注明就要985,211的学生,重本和普本真的差这么多?我们能有机会吗?

3、工作3年我所理解的感悟。

4、基于此次疫情,能够给出的合理化建议。

Question 1东北家长沉迷的“稳定”工作为何如此有魅力?首先由于年龄差,我不知道现在你们的父母是否还继续持有这种观点,但是当年我的父母,对于“稳定”工作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通常就是“你看,XX家的孩子考上公务员了,你看人家朝九晚五的正常上下班,哪儿像你周末还加班”、“你看XX家孩子,那工作真是铁饭碗,你前两天请假是不是又扣工资了,这企业明天说倒闭就倒闭”,诸如此类的话。可能这些话,你们的家长时不时得也会在你耳边提起。因为对于经历过企业体制改革的他们,尤其是九七九八年的下岗潮,面对剧变,一份稳定的工作带来的安全感,盖过了为明天赌一把的决心。

让我介绍一下我2017年入职公司的情况,当年硕士加本科一共41名应届毕业生。经过了3年时间,目前还有25人继续在我们公司干,这其中有8个人选择辞职考研,有7个人选择跳槽到其他企业,还有1个人选择考公务员。

当然我们的工作如果按照父母的标准,可以看似是一份“稳定”的工作,青岛中等水平的薪资,青岛中上等水平的福利待遇,透明的加班费机制。但是离职率还是这么高,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一份工作做一辈子的观念,在这个时代需要改变。纵然工匠精神值得推崇,日本匠人一心一意,一辈子专造一件好物。但是这份选择是匠人自己的选择,他找到了他自己的方向。我们不能因为稳定,而放弃探索和选择自己适合和喜欢的方向,当然如果是福利超级好的工作(当我没说)。

所以关于这一条我的建议是,不要执着迷信“稳定”,先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或职位,再选择工作地域并结合着薪资多维考虑。没有一份工作是可以一步到位年薪百万,如果有,你也要考虑自己有没有这份能力去匹配。找到自己适合的领域,进行深耕,我相信回报会在几年后体现出来。

Question 2:很多单位注明就要985、211(现在基本都叫“双一流”)的学生,重本和普本真的差这么多?我们能有机会吗?

首先要说明需要985、211的用人单位,这样的单位整体的综合实力确实不错。简历设置成高门槛,同样也说明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需要高学历人才来维持。但是对于咱们来说,放弃投简历就等于没有机会,如果有机会就需要通过自己努力来争取,可能我说的有一些隐晦。

我举一个例子吧:我曾经大学学长,他在哈工大招聘的真实案例。

当时他投给某军工所一份简历,该军工所需要985、211学历。他心仪这个工作岗位,所以他依然固执得投递。但是他参加完宣讲、笔试、投递简历后并没有走,而是主动去和招聘人员去搭讪,帮他们搬水,收拾资料,拎包并一直护送他们至上出租车。哈工大招聘会的第二天,他又来到了该军工所的招聘专场,同样也是宣讲结束后继续帮招聘人事协助工作,他提出护送他们回招聘人员下榻的酒店。这一次招聘人员给了他一个单独面试的机会,他曾经是电子协会的一员,有着电子大赛的参赛经历,他拿出自己曾经的获奖证书和参赛作品。最终面试成功,HR基于他以前的专业比赛经历破格录取了他。

智商决定你的下限,情商决定你的上限。我分享的案例并不代表他每一次都好用。给自己一个机会,勇于尝试而不是在开始的时候选择放弃,这个道理在这个时候淋漓尽致的体现。

同样我想说我们都是普通人,无论你是双一流高校、还是非双一流高校,人均有三六九等。我周围的同事都是985,最次是211的。但是我并没有感觉他们比我强到哪里。只不过他们记自己高考分数特别清楚,无意间透漏高考分数时,有着一抹看似云淡风轻而又寓意十足的微笑。不必过分在学历面前过于自卑,双一流高校的精英们已经奔赴在各大科研院所、国外名校、政府机关、央企名企的道路上。

那剩下和你竞争的那批人,你还怕个啥?             

Question 3 :工作3年我所理解的感悟。

1.各个行业对于学历要求的门槛在逐渐提高

2014年我本科毕业,我的同班同学那时候以社会招聘的形式,有机会入职BAT(国内三家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而近几年有技术的普通本科同学目前只能入职一些新成立或者在孵化的小互联网公司。

各个行业发展皆是如此,互联网作为目前发展最晚,但是发展最快的行业,对于从业者的起点从原来的专科到现在非985、211不要。他的变化也同时符合了行业发展的规律。

我们公司从事轨道交通制造类,目前招聘就两类人,一类是毕业于985、211交通类院校,作为技术人员储备。一类是大专院校毕业生,作为一线生产工人。所以我想表达的观点是目前普本在招聘存在一定的劣势,那么对于大家就业选择来说就应该以先就业、再择业的方向来发展。通过在自己想发展的行业,不断技术、经验、人脉积累,通过跳槽或升职的方式,将自己在这个行业内不断提升。

2.有人说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需慎重选择;有人说第一份工作不一定要那么好,以后跳槽会更好,这个如何判断?

我曾经被问过这道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抛离了前提条件的话,就是一个类似于鸡生蛋、蛋生鸡的死循环问题。这个前提条件就是:你的能力、你的学历、你对未来发展需求是什么。对于985、211的同学,名校加成在简历中,对于个别优势专业更是公司offer随便挑,那么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有这个条件可以对第一份工作做比较筛选。

对于非双一流学校的同学,能取得offer就难度不小,再鸡蛋里挑骨头未免竹篮打水。但是这并不是说,没有学校加成就已经为今后的事业判了死刑。我更推荐的做法是选择想从事的行业,通过选择一个起点较低的公司能够入门这个行业,同时注重技术、人脉资源、经验等方面的积累。你在这个行业做得优秀,或者你有资本的话,第二次跳槽就有行业猎头主动来找你。

3.学无止境从未如此明显得体会到

儿时看古惑仔,觉得陈浩南义气云天,热血沸腾,想砍谁就砍谁。毕业后,微信里突然一条拼多多链接甩你脸上,帮我砍一刀,我在想儿时的梦想是否通过另一种形式实现。

蔡康永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毕业后成人的世界,就是如此现实,能者上位、弱者靠边。这个社会就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睡前想好千条路,醒来依旧走老路。“做”永远比“想”重要,“学”永远比“不学”有意义。

Question 4:基于此次疫情,能够给出的合理化建议。

1.目前因为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大高校的就业形势都不乐观。但是从这里我能看到好的方面是,网上招聘会的开展。我搜索了一下黑龙江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目前省内高校的就业信息在这个网站上均有发布。你无法与企业面试对接,重本的同学们他们也没有办法,所以这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机会。同时同学们省去了以往需奔波到哈尔滨参加招聘会,投简历这一过程。

我们要做的就是精心做好一份简历,然后通过广撒网,量变换质变的策略,将简历多多投递给各个企业。

2.今年为缓解就业压力,事业单位也进行了大批量的扩招,对于想考事业单位的同学,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事业单位主要是看中笔试、面试成绩,对于符合报名条件的单位,拼得也都是各位考生的实力。

目前事业单位考试时间因疫情延后,我想如果有这方面想法的同学已经早做准备,对于你们而言,延长的复习时间与扩招名额对于你们成功入选几率也大大增加。

最后希望各位学弟学妹们,积极准备,调整心态,找到自己心仪满意的工作!

王大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2017年研究生毕业后,现就职于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PM/IT部,担任智能制造工程师。





友情链接: